新材料“十四五规划”前瞻剖析:中国新材料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时间2020-06-21
膜技术是当代高效分离新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具有分离效率高、环保、操作方便且过程简单、能耗低、占地面积小、便于与其他技术集成等突出优点。目前,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石油化工、环境、能源、冶金、制药、生化、食品、电子、轻工、海水淡化、医疗等领域。据报道,膜技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约占我国分离膜市场的85%份额,是分离膜的主要应用领域。
反渗透膜是以膜两侧静压差为推动力而实现对液体混合物分离的选择性分离膜,是实现反渗透的核心元件。反渗透膜只能通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或小分子物质,一般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主要用于生产性纯水制备、海水淡化等水处理行业中。
根据多家国际调查机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反渗透膜销售额达到109.75亿元,2015年该数字上升到111.45亿元,2016年又回落至107.2亿元。但是据日本株式会社Global Information 公司预测,2017年~2021年全球反渗透膜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将达到9.06%,总体市场向好。另外,中国在全球反渗透膜销售额占比也有所提升:2012年该比率为20.8%,2016年已上升至29.6%,中国反渗透膜的发展正在努力追赶全球步伐。
国外反渗透膜市场以美国与日本为主,且近年来产能变化较小,其中美国有陶氏化学、GE(GE水处理工艺技术业务于2017年10月被法国苏伊士收购)和科氏,日本有日东电工(海德能)和日本东丽。综合各公司市场占有率、产能、产值、毛利润率、客户分布(详见企业介绍)等因素,评选出国外反渗透膜材料产业技术竞争性排名,具体排名表格见原文。
我国的反渗透膜市场与全球市场类似,属于寡头竞争格局,主要是因为反渗透膜生产技术壁垒高,中小企业研发实力较弱,资金实力较差,进入反渗透膜生产领域的难度较大。另外,我国的反渗透膜市场的国产化率较低,据2012年国联证券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陶氏、日东电工-海德能、东丽三家外资巨头占据了我国反渗透膜市场的前三位,共75%以上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国内反渗透膜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主要集中在时代沃顿、湖南澳维环保科技、碧水源、海清源以及中国化工集团下属的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具体企业分析及排名详见原文。
无论从全球市场还是我国国内市场来看,由于反渗透膜本身的高技术壁垒,进入该领域需要高端的研发技术水平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因此产业技术竞争力都比较集中,就造成了如今的寡头竞争格局。除竞争力较为集中这一特点外,反渗透膜行业还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那就是朝全产业链延伸发展,这也将成为未来反渗透膜乃至整个膜行业的发展趋势。
反渗透膜是以膜两侧静压差为推动力而实现对液体混合物分离的选择性分离膜,是实现反渗透的核心元件。反渗透膜只能通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或小分子物质,一般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主要用于生产性纯水制备、海水淡化等水处理行业中。
根据多家国际调查机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反渗透膜销售额达到109.75亿元,2015年该数字上升到111.45亿元,2016年又回落至107.2亿元。但是据日本株式会社Global Information 公司预测,2017年~2021年全球反渗透膜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将达到9.06%,总体市场向好。另外,中国在全球反渗透膜销售额占比也有所提升:2012年该比率为20.8%,2016年已上升至29.6%,中国反渗透膜的发展正在努力追赶全球步伐。
国外反渗透膜市场以美国与日本为主,且近年来产能变化较小,其中美国有陶氏化学、GE(GE水处理工艺技术业务于2017年10月被法国苏伊士收购)和科氏,日本有日东电工(海德能)和日本东丽。综合各公司市场占有率、产能、产值、毛利润率、客户分布(详见企业介绍)等因素,评选出国外反渗透膜材料产业技术竞争性排名,具体排名表格见原文。
我国的反渗透膜市场与全球市场类似,属于寡头竞争格局,主要是因为反渗透膜生产技术壁垒高,中小企业研发实力较弱,资金实力较差,进入反渗透膜生产领域的难度较大。另外,我国的反渗透膜市场的国产化率较低,据2012年国联证券研究所公布的数据显示,陶氏、日东电工-海德能、东丽三家外资巨头占据了我国反渗透膜市场的前三位,共75%以上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国内反渗透膜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主要集中在时代沃顿、湖南澳维环保科技、碧水源、海清源以及中国化工集团下属的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具体企业分析及排名详见原文。
无论从全球市场还是我国国内市场来看,由于反渗透膜本身的高技术壁垒,进入该领域需要高端的研发技术水平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因此产业技术竞争力都比较集中,就造成了如今的寡头竞争格局。除竞争力较为集中这一特点外,反渗透膜行业还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那就是朝全产业链延伸发展,这也将成为未来反渗透膜乃至整个膜行业的发展趋势。
膜材料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科学技术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产值巨大。针对这一重要领域,材料委天津院组织编撰了《先进膜材料产业技术竞争性报告》,立足于先进膜材料产业,从电子信息、资源环境、能源化工三大领域着手,一方面通过研究国内外市场及企业的各项指标, 对国内外具有产业竞争力的企业进行了综合排名;另一方面, 重点分析了PI绝缘膜、PET光学膜、反渗透膜、微滤超滤膜、锂电池隔膜及氯碱用离子膜材料的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谨供国内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参考。
02五大聚焦之二:能源材料
研究发展方向包括:
持续研发非晶硅、有机光伏、钙钛矿材料等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材料,开发新的发光材料,研发低功耗电子器件,开发用于电阻切换的新材料以促进神经形态计算发展。
日本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利用氧化铁化合物制成的新型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的吸光率是以往硅酮制太阳能电池的100多倍。
催化材料的研究方向:
改良催化材料的理论预测,高催化性能无机核/壳纳米颗粒的合成,高效催化剂适合工业生产及应用的可扩展合成方案,催化反应中助催化剂在活性位场上的选择性沉积,二维材料催化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