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相关材料国内外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戳文末有福利!

时间2019-07-19

20 世纪发生的三次石油危机迫使人们不断的寻找新的替代能源。锂电池得益于锂金属众多的优点成为了潜在的替代能源之一。锂电池是指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的一类电池,一般可分为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两大类。


放眼全球,中、日、美、欧盟都在积极发展锂电池事业,近年来又以不同的形式纷纷支持和推动锂电池材料的发展。我国为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电池技术,新能源材料不仅在《“十三五”规划》中重点提出,也是已出台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



四大电池产业现状

2017年12月,日本专业市场与产业调查研究机构株式会社富士经济公布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材料全球市场调查结果,并发布了名为《2017电池相关市场实态总调查下卷》的调查报告。此次调查主要针对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电解液、隔膜等材料,如下图所示。

正极材料


在锂电池四大材料中,正极材料最为关键,是锂电池的核心材料,占锂电池成本的30%以上,占比最大。就整体而言,日本和韩国的正极材料企业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要强于我国部分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在高端正极材料方面优势较大。但是,我国近年来一部分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在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方面进步明显,与日韩等国差距逐渐缩小。


1.国外格局:日韩掌握主权,走不同路线


在正极材料的选择方面,不同的国家和制造商不尽相同。日本和韩国主要走锰酸锂和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的路线,国外主要的正极材料制造商包括日本的日亚化学、户田工业、住友金属矿山、清美化学,韩国的L&F公司和ECOPRO公司,比利时优美科,德国巴斯夫等。


目前,电池产业发展良好,国外一部分巨头型企业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纷纷投资建厂或扩大产能。

国外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如何抢占市场?

产业布局及分析详见原文。


2. 国内格局:电池产业快速发展,朝三元材料过渡


随着国内对新能源产业的不断扶持,我国电池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正极材料方面我国占世界份额的50%以上。根据《2017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研究报告》所示数据,2016年中国锂正极材料总产量为16.2万吨,同比增长了51.4%。其中磷酸铁锂为5.7万吨,镍钴锰三元材料为6.1万吨,钴酸锂为3.5万吨。


我国近些年在正极材料方面开始由磷酸铁锂朝着三元材料过渡,代表型企业包括杉杉能源、北大先行、厦门钨业、当升科技、湖南瑞翔等。



负极材料



目前的负极材料市场非常集中,主要的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分布在日本和中国,出现了寡头的格局。




1.国外格局:日本处于领先水平,实力强劲


日本的负极材料制造企业技术先进,实力强劲。日立化成、日本碳素和日本JFE以人造石墨为主,三菱化学则以天然石墨为主。


国外负极材料龙头企业及产品研发表详见原文。


2.国内格局:我国产业链完整,产能较大


负极材料我国几乎全部实现产业化,目前国内产能较大,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其中深圳贝特瑞、杉杉科技等企业位列前茅。根据《2017-2020年全球及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研究报告》公开信息,我国负极产业链较为完整, 产业高度集中,珠三角、长三角、华中地区为主要产业聚集地。


国内龙头企业及产品研发表详见原文。



隔膜材料


从世界隔膜材料市场来看,中国、日本、韩国三足鼎立,占据主要份额。2016年全球隔膜出货量在33.8亿平左右,中国出货量达到10.84亿平,所占份额达到32%。



1. 国外格局:日韩抢占世界市场,不断扩投


世界市场以日本与韩国为主,生产产品多为中高端。其中,日本优势企业最多,以旭化成、东丽、宇部兴产、住友化学为代表;韩国仅有两家,分别是SK创新和W-scope韩国公司。2017年,各大企业纷纷投资,扩大产能,说明隔膜市场持续高景气度、供需紧张。


国外隔膜龙头企业及产品研发表详见原文。


2. 国内格局:需在中高端隔膜攻坚克难


我国锂电池隔膜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国内地区格局来看,竞争力最强的是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地区与中部地区(湖北、河南)企业数量与竞争力旗鼓相当,优势企业与普通企业分布均衡;京津冀地区竞争力相对较低,只有沧州明珠与天津东皋。


从国内市场整体来看,低端隔膜产品竞争日趋激烈,隔膜价格不断走低,须谨防产能过剩等问题;中高端隔膜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低,设备多为进口,须攻坚克难。


国内隔膜主要企业表格及大企业收并购动态详见原文。




电解液材质


全球锂电池电解液主要厂商集中在中国、韩国、日本,包括韩国旭成化学、 LG化学;中国的新宙邦、天赐材料、国泰华荣;日本的三菱化学、宇部兴产、 三井化学等。


1. 国外格局:日韩力争进一步提高产能


电解液行业具有重研发、轻资产的特点,技术能力强的厂商具备符合各种应用需求的电解液配方,同时在成本上也能有效控制。韩国方面,据公开消息,为满足市场需求,天津旭成电子有限公司(韩国PANAX ETEC分公司)于2017年6月表示将电解液产能增至12000吨/年。日本方面,三井化学通过投资设备进一步提高产能。


国外电解液主要企业及产品研发表详见原文。


2. 国内格局:以扩大产能、收并购等形式巩固全球地位


根据中国电池网发布的2017年中国锂电池行业电解液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中,我国的电解液厂商主要分布在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有5家;京津冀3家;江苏与湖北各1家。国内电解液企业在2017年通过扩大产能、投资建厂及收并购来巩固在全球电解液领域的地位。


国内电解液主要企业及产品研发表详见原文。



发展趋势及建议


目前,传统锂离子电池技术较为成熟,从正负极角度来看国内应大力发展高能量密度高镍型正极材料与硅基负极材料。除此之外,从长远角度考虑,需大力推进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正、负极材料、全固态电池、硫锂电池具体发展趋势及建议详见原文。